精彩专题
 >>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活动
【十九大时光·科室风采】肿瘤内科四病区:携手快乐抗癌路,共谱浓浓医患情 发布时间:2017/12/15 10:20:00       浏览次数:6767次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名言越过时空,久久流传在人间,至今熠熠生辉。医学是面向人而言的,是为了呵护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种种不适而产生的,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


  肿瘤内科四病区里有一个大眼睛的小天使,小梦是个8岁的小女孩,本应是坐在明亮教室里读书,和小伙伴玩耍,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却因为身患癌症饱受化疗、打针、吃药的痛苦。刚入院的小梦少言寡语,看到医护人员都会躲闪到妈妈的怀里。每次做检查、抽血,小梦都会一动不动的配合医护人员,问她疼不疼,她却什么都不说。医护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身患癌症的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副主任商琰红说到。主任查房时都会俯下身询问孩子哪里不舒服,每次都会轻轻地、仔细地为孩子做检查。护士长焦进阅读资料,准确测量,一次成功,为孩子植入了PICC导管,减少化疗中反复穿刺为孩子带来的痛苦。科里每一个医护人员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第一个想到这个坚强可爱的小女孩,护士们买来毛绒玩具和水果,为的就是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更多的了解孩子用药后的感受,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减轻孩子的痛苦。渐渐的小梦愿意跟护士说话,轻声叫“漂亮的护士姐姐,可以轻一点吗?抽血有点疼”,还会跟护士抱怨用完药会恶心,主任和护士长告诉大家无论是谁碰到都要耐心倾听,先要安慰小梦,然后再及时反映给医生,给小梦做相应处理减轻孩子痛苦。孩子的心渐渐打开了,病区的医护人员相信这么可爱坚强的孩子一定会苦尽甘来。

  周一早上大家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医生办公室里却传来了阵阵欢笑,原来是我们的老病人周叔叔为大家送来了锦旗,周叔和大家有说有笑,亲切的细数着各个医护人员的名字、爱好和习惯。刚入院的周叔可不是现在这样,周叔是家里的顶梁柱,单位的技术骨干,身患癌症这突然的变故让他无法接受,本来乐观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从不跟医护人员主动交流,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和陪床的家属发脾气,接受完第一周期化疗后他的身体出现了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不仅脱发,而且他的胃肠道反应非常大,回家后周身乏力,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使他不愿再配合下周期的治疗,直到白细胞低导致感染发热才来医院就诊。主管医生从家属的一些话语里了解到周叔的情况并汇报给了商琰红副主任和焦进护士长,商琰红带领大家做好个案处理,找到工作中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点,并找周叔谈心,为他详细解答化疗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以打消周叔内心的恐惧。在接受第二次化疗期间护士长每天都会到周叔床旁询问他的情况,责任护士更是了解他用药后的每个细节,充分做好护理工作,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前期症状,与主管医生沟通,做好一切防护措施,夜班护士保证对周叔的护理24小时不间断……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周叔顺利做完了第二周期治疗。医护人员做的一切周叔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以后的治疗中逐渐敞开了心扉,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周叔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家人其乐融融,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状态。现在周叔不仅自己积极配合治疗,还当起了病区的宣传员,为病区里其他病友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配合治疗。用周叔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这里就跟家一样温暖,这些医护人员就跟亲人一样,尤其是这些护士,跟自己的女儿一样,我有什么理由不配合治疗,大家都要努力的生活”。

       肿瘤内科四病区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老周和小梦的感人故事,每一位来住院的患者都把这里当成了和病魔战斗的战场,医护人员是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不仅给了他们“战斗的武器”,还给了他们信心与鼓舞。我们始终秉承为社会、为患者的理念,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带领大家完善科室内各项医疗制度,真正落实优质护理,根据不同患者制定实施个案治疗护理,同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一切为患者着想,以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患者,帮助癌症患者度过生命中这一特殊时期。

文/图:王月(肿瘤内科四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