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医疗技术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让“颤动”的心“冷静”下来发布时间:2024/5/23 17:55:00       浏览次数:2526次

        近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成功为一位83岁高龄患者实施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在更安全、更快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治愈了长期困扰患者的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已成为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长时间的房颤可加重心功能不全、导致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等致残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负担。虽然药物治疗是房颤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远远优于药物治疗,这已被大家所公认。肺静脉隔离则是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基石。使用射频的热效应进行消融从而达到肺静脉隔离的目的是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经典方法,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是近几年房颤治疗的新技术,不但手术时间短,可以迅速完全实现肺静脉隔离,还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术中的痛苦。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冷冻球囊导管系统输送压缩的N2O制冷,从而对心肌细胞造成不可逆的低温损伤,使左心房与肺静脉连接部位的心肌细胞结构破坏来实现左心房与肺静脉的电隔离,以达到控制房颤发作的目的。

        患者男性,以阵发性房颤入院,病史10月余,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心悸、胸闷、气短症状反复发作,活动耐量明显下降,长此以往患者随时面临着心衰、脑卒中发作的风险,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带着强烈的治疗意愿,患者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经科主任贾辛未与病区主任陈春红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对病例特点进行分析,考虑患者高龄、阵发性房颤、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个人转复意愿强烈,存在房颤手术治疗的指征,经综合考虑,决定对患者实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该手术痛苦小、易于耐受、手术时间短,更适合这位高龄患者。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陈春红带领病区电生理团队成员张芳和张岭楠、韩思梁,先利用Achieve电极进行电位标测,然后使用冷冻球囊分别对四根肺静脉进行精确封堵和消融,顺利实现双侧肺静脉隔离,手术用时仅90分钟,顺利地让患者“颤动”的心“冷静”下来。

        贾辛未表示,本病例是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的第一例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这标志着科室在房颤手术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今后科室将进一步探索及推广此项新技术的应用,让更多的房颤患者早日受益。


供稿科室|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作者| 韩思梁

责编| 李英硕

审核|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