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联合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了一名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脑出血(脑疝)患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性白血病的19%,目前为能够治愈的白血病类型,但是高危患者早期最为凶险,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颅内出血。
患者31岁,因头痛1周伴周身出血点、瘀斑4天到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疑诊为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血液内科联合急诊医学科启动绿色通道模式,迅速安排收入院。入科后立即予以患者完善骨髓穿刺及相关检查。患者APL诊断明确,出凝血严重异常,头颅CT显示左侧颞叶脑出血,病情危重,给予综合治疗。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患者病情迅速加重,意识丧失,血液内科主任薛华立即召集科室人员进行病情讨论,同时联合重症医学科(ICU)、神经外科多学科诊疗(MDT),制定后续治疗方案。随后,患者转至ICU,当日复查头颅CT显示脑出血明显增多,胸部CT提示新发双肺多发炎症、胸腔积液,神经外科主任李春晖判断患者可能存在脑疝,有急诊手术指征,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时间就是生命,术后第2天,为患者实施APL的专业治疗。在重症医学科主任于占彪组织的强有力支持治疗(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液体管理等)保障下,李春晖对患者术后情况精准的指导下,顺利度过分化综合征和感染重重险关,在ICU里进行了化疗,成功完成维A酸及亚砷酸的双诱导治疗。经过医务人员23天的共同协作,患者血常规及凝血主要指标基本正常,脑出血明显吸收、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明显好转,转回血液内科继续治疗。之后,患者APL达完全缓解,神志明显好转,能做简单交流,并能配合康复训练。
这是一场持续了23天的特殊MDT,因为病情特殊,需要在ICU里继续完成原发病的诱导治疗。科室临时组建的攻坚联合团队一起克服万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专业主任们随时都在参与讨论,依靠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进行多学科碰撞而得出更有益于患者的决策。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柳嘉定期到ICU查房,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及化验结果,ICU主治医师徐放每天与血液内科医生沟通诊疗细节,共同斟酌每一个给药的时机和给药的剂量,共同的努力终于为患者换来生的机会。
血液内科每年都会收治10余例高危APL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治疗难度大,死亡风险高,需要个体化的诊疗策略,科室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参考国内外指南,制定了高危APL诊疗路径,建立了规范化转诊流程,当血液内科患者转诊ICU/急诊医学科监护室(EICU)后,组建医疗小组及时沟通病情、调整方案,已使更多患者受益,获得继续治疗血液病的机会,也有数例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因病情需要在ICU完成了化疗。
此次多科室协作救治,充分体现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秉承人民群众生命至上的理念,也标志着科室在血液危重症治疗上的水平上升了新的台阶。
供稿科室| 血液内科 重症医学科
责编| 栗洋
审核| 韩喆 滑志娟 崔岚